深圳信息港

章彦俊:让“张杂谷”造福非洲

2023-08-30 09:24:24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资料图】

“我们的谷子,经过4年培育、2年申报,终于在非洲布基纳法索上了户口,意味着中国谷子品种能够在当地种植、销售,西非共同体12个国家的人民可以享有中国谷子带来的丰收。”8月28日,在下花园区段家堡乡担任农业科技特派员的章彦俊,说起在非洲种植的“张杂谷”新品种通过审定的事儿,甚是兴奋。

一粒小小的谷子,漂洋过海,在非洲结出黄灿灿的小米,让“张杂谷”品牌享誉非洲,这是下花园区农技研究员章彦俊10年来一心要完成的心愿。

2013年起,章彦俊受市农科院派遣,到非洲推广适合当地种植的“张杂谷”,推动当地农业发展,帮助西非、东非部分地区解决“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1966年,章彦俊出生在下花园区后堡村一个农民家庭,见证了父辈在土地摸爬滚打,倾洒汗水换来一捧捧填饱肚子的粮食。吃饱饭,这一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他心中深深扎根。18岁的章彦俊考上了原张家口农专的农学专业,毕业后回到下花园区当了一名中学教师。从教13年后,章彦俊被调到区农业局,三年后担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

谷子,又被称为粟,是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20多年前,市农科院研究出“张杂谷1号”,使谷子亩产增长了30%以上。

章彦俊认为,“张杂谷”是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首选作物。在市农科院前辈带领下,章彦俊一心扑在培育“张杂谷”种子上来,带着谷种,骑着摩托车往返于各村田间,手把手教村民,让农民尝到了种谷的甜头。2013年8月,有着丰富种谷经验的章彦俊成为我市第二批派往尼日利亚推广种植“张杂谷”的农业技术专家,开启了10年的援非种谷工作。

在尼日利亚凯毕州瓦瑞镇农场,语言不通、饮食不习惯、没电没网……各种困难摆在章彦俊面前。他每天一早起床,开始翻土、施肥、灌溉,调研当地农业生产条件,试种带去的42个“张杂谷”品种,及时记录生长数据。章彦俊逐步改善了当地的种植结构,让瓦瑞镇农场实现了由粮食生产向种子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他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6个谷子品种,选育出3个较好的品种,亩产由原来100公斤提升至180公斤,被当地农业部门誉为“救命的黄金”。

4年后,章彦俊来到埃塞俄比亚,开启了第二次援非之旅。章彦俊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建立“张杂谷”示范基地或示范农场,使多国杂交谷子种植面积累计达到4万亩,惠及人口6.3万人。“中国谷子”,在中国农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响彻非洲大地。

在埃塞俄比亚农民熟练掌握种谷技术后,章彦俊毅然赶赴非洲更需要解决温饱问题的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布基纳法索。在那里,章彦俊建起7个谷子种植示范农场,开展“谷子+豆子”套种技术,选种了更多的张杂谷。2021年,示范农场谷子亩产达到当地粟类作物平均产量的3倍,两年来累计为当地增产粮食约20万吨。

多年来,章彦俊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等荣誉称号,并以“敬业奉献”事迹荣登“中国好人榜”。(记者 亢春宁 通讯员 尹辉)

编辑:李雅雯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