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筒扳手真是太好用了,不仅好操作、干活快,还消除了安全隐患!”高空作业套筒扳手仅是张家口供电公司王立生劳模创新工作室研发取得的141项创新成果中的一项。该扳手可整圈均匀转动螺母,把高空作业工作效率提升了一倍。
(资料图)
从1992年他的第一个“小发明”问世,31年间,王立生披荆斩棘、勇破难题,从一名普通的线路工成长为张家口公司的“金牌”输电工,也演绎出一个个“创新故事”……
初尝战果 点亮创新梦想
1991年7月,用电管理专业毕业的王立生成为蔚县超高压工区一名输电运检专工。一次,王立生跟随师傅为铁塔安装鸟刺装置时,天却突然下起了雨,师父只能背着一大堆笨重的工器具匆匆下塔。待雨停后,望着师傅再次攀爬上塔的身影,王立生若有所思,他想发明个便于携带、安装的鸟刺装置,解决工作存在的危险和问题,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当王立生把这个想法告诉工友们时,大家随即产生共鸣。之后,王立生和大家一起讨论鸟刺装置的工作原理、梳理安装要点、绘制鸟刺图形,在100多次的研究试验改进后,最终研发出体积小、便于携带、安装快速的鸟刺装置。该装置一经生产便在张家口公司得到应用,同年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由于该装置简单实用、成本低、防鸟效果显著,现已在全国架空输电线路上广泛应用。
持续攻坚 激发共振效应
为提高供电可靠性,解决工作人员受高压带电导线威胁的隐患,王立生着手研发出“绝缘保护伞”。从绝缘材料的选择、外形的设计到功能的完善,王立生和同事们反复试验、改进一千余次,更换了5家生产商,最终才研制出了现在全国通用的同塔并架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绝缘保护伞。该成果实现了同塔并架线路带电作业无专用保护工具“零”的突破,在第六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会上获奖。
2013年,以王立生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这是张家口供电公司的第一个创新工作室,而在该创新工作室成立前,王立生已有42项成果问世,其中3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当时创新工作室仅有九名成员,都来自一线班组,虽然人不多,但大家比较了解生产一线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也对创新有热情,希望通过研发工器具解决实际难题!”王立生如是说。
示范带头 培养后备力量
带着体量并不大的工作室,王立生开始在创新的路上继续发力、攻坚。作为负责人,他必须挑起这份责任,发挥自己劳模的影响力,让一个人影响一群人,再辐射到公司,为公司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创新活力。
可是,除了3名有过创新经验的同事,其余6个徒弟虽对创新有热情,但却是创新实践的“大白”。于是王立生将自己在电杆拉线对地夹角测量工作中的心得、经验及思考编写成培训教程,不厌其烦组织大家集中学习,讲解当前测量方法的工作原理、意义以及存在的弊端。带着徒弟们在野外作业时进行观察、实操。渐渐地,徒弟们从聆听变成提问,到最后可以和王立生一起研讨、摸索。
随着王立生先后在第四届输配电技术国际大会、第六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大会等会议上进行交流发言、成果发布,王立生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品牌效应与日俱增,吸引了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工作室,投身到创新创效活动中。
“现在我们工作室已经有31名成员了,其中5人晋升到高级工程师,6人成长为高级技师,3人成为地市级专家,31名成员累计获得327项荣誉!”此刻,王立生的眼中满是自豪!(河山新闻记者 王宁 通讯员 薛茜)
编辑:张燕梅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