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相伴,让童年更精彩 武殿森 摄
在多少成年人的记忆里,童年是小河、夏夜、虫鸣,童年是爬树、捉鱼、跳皮筋……童年有许许多多的快乐,伴随着成长,成为最值得回忆的美好。
【资料图】
然而,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身边孩子的时候,却发现他们的童年是学习、考试、辅导班,是电视、手机、网游……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看似物质生活丰富,其实并不快乐。那么在当今社会,孩子的童年是否缺少了“自由”,减少了快乐?孩子的“童年”是否越来越短?
又是一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在孩子欢欣雀跃、快乐过节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深入思考:在新时代,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
运动相伴,让童年更精彩 武殿森 摄
被电子产品包围的童年,快乐吗?
他们低着头,全神贯注,手指在屏幕上熟练地滑动……
“一拿上手机,就沉浸其中,只要你不叫他,估计一天不吃不喝都不待挪窝。”这熟悉的话语被多少爸爸妈妈说过,沉迷电子产品的孩子似乎一模一样。
毋庸置疑,现在的孩子从出生就伴随着电子产品成长,相比他们的父母,那些河里摸鱼,田野奔跑的童年快乐,他们从未体会,在他们的世界里是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冷冰冰的电子产品却成为他们的玩伴。
11岁的小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她家里,网络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全有。小怡说,家里这些电子产品不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吗?班里的同学几乎都有。
小怡的妈妈张女士告诉记者,小怡是从两岁开始接触平板电脑的,那时候主要是让孩子听儿歌、听故事用的,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平板电脑主要用于孩子上网课学英语。等孩子上小学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使用越来越熟练,而现在,不仅玩游戏,孩子自己的微信、微博、抖音号都有。平时学习之余,孩子的业余生活多与电子产品为伴。
小怡说,每到周末她和同学相约要玩联机游戏。
面对孩子把很多时间花在电子产品上,张女士表示很无奈,“我也试图让孩子把游戏卸载,彻底别玩了,可孩子说,班里好多同学都玩,平时大家也会讨论游戏话题,那她不就和同学不合群了吗?没办法,我只能控制她玩的时间。”
“我们小时候天天和一群小伙伴跳皮筋、踢毽子,爬在地上打玻璃球,滑冰摔疼了也不怕,起来再滑,怎么玩也玩不够,现在带孩子爬个山了,郊游一下,人家总是喊累,对各种运动也不感兴趣,让他宅在家里玩电脑,是他最愿意干的事情。”市民冯女士吐槽自己上五年级的儿子。
和小朋友们在田野上奔跑、摘果子、拔野菜、捉迷藏……聊起妈妈的童年,11岁的妮妮很是羡慕。“我的童年就没有玩伴,除了上课学习,就是待在家里看电视。”她说,自己也想有一群好朋友,能天天在一起玩。
“到了周末,想到楼下找小朋友玩,一个也找不到,几乎都去上课外班了,我也有课外班,大家报的班和时间都不同,所以很难碰在一起。”妮妮无奈地说,“转眼快要上六年级了,以后学习任务会更忙吧,要问我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好像真想不起来。”
一位小学体育老师告诉记者,相对来说“触屏一代”的童年运动量少,社交机会少,生活变得单调,这样的童年确实少了“多彩”和“童趣”。另外,长期使用电子产品的孩子们,可以无障碍地接触各种信息,导致他们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语言表达等方面出现成人化倾向。有时候感觉小小年纪的他们,很多想法已不再像一个孩子。
运动相伴,让童年更精彩 武殿森 摄
孩子的童年,家长陪对了吗?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姿势陪伴孩子向前走呢?”
河北省家庭教育专家、“白薇老师家庭教育公益讲师团”团长白巍,曾为众多家长作了题为《做孩子幸福的奠基人》的家庭教育讲座。白巍老师的开场提问,引发众家长深思。
的确,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父母就有了监护孩子的义务,然而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父母真正的思考过,到底要怎样陪伴的问题。
“90后”妈妈刘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她的故事,“由于孩子的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孩子从小就是我一个人带,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把孩子放在玩具堆里,我玩我的手机,后来孩子对玩具不感兴趣了,对手机感兴趣,为了不让孩子吵闹,就经常把手机给孩子玩一会儿。如今,孩子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学习成绩不好,其他兴趣爱好没有,只是沉迷手机。我现在才意识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的陪伴不合格。”
采访中,10岁的鑫鑫则吐槽他的妈妈是“母老虎”,他说,妈妈有一双透着严厉光芒的眼睛,盯着他写作业,盯着他练琴,甚至盯着他刷牙,他每天的生活被妈妈安排的“井井有条”,而自己像是在执行命令的“机器人”。
“要正确理解‘陪伴’的含义。”白巍说,陪伴不是监视,不是羁绊,不是包办,也不是陪坐......也就是说:陪伴不是虎视眈眈地随时准备家法伺候,也不是碎碎念地絮絮叨叨,不是大包大揽给孩子查错题做小报,也不是翘起二郎腿在一边玩手机……最好的父母,是永远不停下成长的脚步,在孩子长大的同时,自己也要变得更丰富更宽厚,更柔韧更勇敢。
在多次的家庭教育讲座中,对于“有效陪伴”白巍老师讲过很多的例子和方法,比如即使由于工作原因不能陪在孩子身边的父亲也可以做到很好的陪伴,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个鼓励……
“哪怕一周只有一次陪孩子看书的时间,哪怕一周只有一次陪孩子打球的时间,哪怕一周只有一次和孩子聊天的时间,一定要放下手机,全情投入,提高质量,这一次次温暖的陪伴都会成为孩子童年里的美好记忆。”白巍说。
运动相伴,让童年更精彩 武殿森 摄
破解焦虑,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
“前段时间,孩子期中阶段性测验分数不太理想,语文课外阅读丢分比较严重,总分没上90,数学90多点,我感觉得给她补补了。” 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刚刚花费1700多元给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报了某教学平台上的语文和数学网课。
“又有点冲动消费了,当时听人家的免费课,感觉特别好,就给孩子报了,其实孩子并不太喜欢,而且课程也没有预想的好。”王女士说。
现实中,像王女士一样总想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的家长不在少数。究其原因就是家长的教育焦虑造成的。“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家长的焦虑心态却亟待破解。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在媒体采访时提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连续几十年调查发现,让中小学生说父母评价他们最重要的标准,70%以上的孩子都会回答学习成绩,而且,希望孩子考试考到前15名的比例超过半数。“让孩子必须上名校,必须成为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否则就没有前途,这已经成为中国很多家长的心结,也是孩子成长的一个瓶颈,是一种非常大的制约、束缚。”
一位教育专家表示,参加校外补课真的能提高成绩吗?其实未必,往往靠刷题和时间堆砌对学习是没有用的,而从根本上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兴趣才是关键。
著名儿童作家鲁稚说过“你平静坦然,孩子就平静坦然”。她认为家长的焦虑是造成一些孩子不快乐的根源之一。
白巍老师建议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有宏观和长远规划,首先要思考让孩子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未来的发展充满无限可能,家长的目光不能只是聚焦到孩子的成绩、名次上,而那些善于思考、动手实践、乐于探索、善良真诚等会影响孩子一生的能力何不需要同样关注呢?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耕耘、灌溉、培植的过程,是春风化雨,是润物无声。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不过花期不同,有的一开始就灿烂开放,有的则需要漫长的等待。”白巍说,“别让焦虑压抑了孩子的童年。”
(河山新闻记者 张凤燕)
编辑:郑雪梅关键词: